- 作者 RUISTA
- 2025-07-08 11:11:01
- 技术分析
除尘器使用的注意事项
除尘器的安全稳定运行不仅关系到设备寿命和除尘效率,更直接影响生产安全(尤其需防范粉尘爆炸等风险)。结合其工作原理和潜在隐患,使用时需注意以下核心事项:
一 设备选型与安装的基础要求
适配性选型:
根据粉尘性质(可燃性、粒径、腐蚀性、温度等)选择对应类型的除尘器。例如,处理铝粉、煤粉等可燃性粉尘时,必须选用防爆型除尘器(如防爆滤袋、防爆电机、防静电管道);处理高温粉尘(>80℃)需选用耐高温滤材(如玻璃纤维滤袋)。
避免将不同性质的粉尘(如氧化剂与还原剂粉尘)混入同一除尘系统,防止化学反应引发危险。
安装规范:
设备接地必须可靠:所有金属部件(管道、壳体、滤袋框架)需单独接地,接地电阻≤4Ω,防止静电积累(尤其化纤滤袋或干燥粉尘场景)。 管道设计避免死角:弯头、阀门、灰斗等部位需平滑过渡,减少粉尘沉积;管道坡度≥6°,防止积灰堵塞。
安全装置到位:安装泄爆阀(位置需避开人员密集区)、隔爆阀(防止爆炸蔓延至其他设备)、火花探测器(联动灭火装置)及粉尘浓度监测仪(实时监控浓度是否超标)。
二 运行中的核心操作要点
启动与停机流程:
启动前:检查风机、清灰装置、阀门等是否正常;确认滤袋无破损、灰斗无积灰;开启通风系统510分钟,排除内部残留粉尘或易燃气体。 停机后:关闭风机前先停止粉尘供给,继续通风至管道内粉尘排净;清理灰斗内的粉尘,避免长期堆积氧化放热。
粉尘浓度与风量控制:
实时监控除尘器内部及管道内的粉尘浓度,确保低于爆炸下限(如煤尘<30g/m³,面粉<15g/m³)。
保持风量稳定:风量过大可能导致管道内粉尘流速过高(>20m/s),加剧摩擦静电;风量过小则粉尘沉积,浓度升高。
清灰操作规范:
根据粉尘特性选择清灰方式:脉冲清灰时,控制压缩空气压力(通常0.50.7MPa),避免压力过高将沉积粉尘瞬间扬起形成高浓度云团;机械振打清灰需控制力度,防止部件摩擦产生火花。
清灰频率合理:根据滤袋阻力(通常12001500Pa)调整,避免滤袋堵塞导致风速下降、粉尘沉积。
点火源管控:
禁止在除尘器及管道附近进行明火作业(焊接、切割等),若必须操作,需先停机、清理粉尘并采取隔离措施(如覆盖防火毯)。
定期检查电气设备:确保电机、开关、传感器等为防爆型,线路无老化、裸露,接线盒密封良好。
避免异物进入:在除尘器入口处安装筛网或磁选装置,防止金属块、石块等进入设备引发摩擦火花。
三 日常维护与检查
定期清灰与清洁:
每日清理灰斗、管道内的积灰(积灰厚度不超过5mm),防止粉尘自燃或被气流扰动形成高浓度云团。
每周检查滤袋:查看是否破损、堵塞或老化,发现问题及时更换(破损滤袋会导致粉尘泄漏,增加爆炸风险)。
设备部件检查: 每周检查风机、叶轮、刮板等转动部件,确保无松动、磨损,避免摩擦产生火花;添加润滑油时,选用与粉尘性质兼容的型号(如食品级粉尘需用食品级润滑油)。
每月检查安全装置:测试泄爆阀是否能正常开启、隔爆阀是否灵敏、火花探测器与灭火装置联动是否有效。
环境与记录管理:
保持除尘器周边环境整洁,无粉尘堆积(尤其避免可燃性粉尘在地面形成“粉尘云”隐患)。
建立运行记录:记录每日粉尘浓度、设备温度、清灰次数、故障情况等,便于追溯问题和优化操作。
四 应急处理措施
若发现粉尘浓度超标、设备异响、火花或异味,立即停机,切断电源,开启通风系统降低浓度,严禁在此时启动设备或产生明火。
若发生小型火情,立即使用专用灭火器(如ABC干粉灭火器,禁止用水扑灭金属粉尘火灾),并疏散周边人员。
若发生爆炸,立即撤离至安全区域,报告相关部门,待确认无二次爆炸风险后,再进行设备检查和处理。
通过严格遵循以上注意事项,可大幅降低除尘器的运行风险,确保其在高效除尘的同时,保障生产安全。核心原则是:控制粉尘浓度、消除点火源、强化设备维护、做好应急准备。